Board logo

标题: 管谨武 赞李子新解兼与之商確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王中陵    时间: 2019-11-6 10:49     标题: 管谨武 赞李子新解兼与之商確

管谨武
赞李子新解兼与之商確
滿屏争笑老皇皇,易字居然圆倒忙。
小说思维终是幻,诗词属性莫相忘。
钱公败笔缘杨绛,大姐红花仗李郎。
老杜若非茅屋窄,登高岂必痛长江。
注一,《槐聚诗存》未尾一组诗,是钱钟书据杨绛一篇构思中小说的概要所作。仅凭几个人名和大体情节,即便倾一月之功和过人才华,读来也只觉娇情和不知所云。窃以为是本诗集之败笔。
注二,李汝伦晚年所作《听大姐谈往》,应该是他的大彻大悟之作。其中有句“敲锣打鼓红花马,顿足牵衣白发人”,“军中百万农家子,先受封田后卖身”。此诗之大姐,未必确有其人。而感受和感悟,却完全来自作者本人。
诗词是一种生命体验,本性抒发。私密性是其显著特征,唯一性是其最高境界。登高诗出杜甫,赤壁赋出苏轼,双照楼诗只能出向汪兆铭。而程坚甫老农的诗,是任何才子佳人用任何诗体任何技巧也写不出来的。曹雪芹的红楼梦,是毕平生心血写就的,其中的人物可以说是已经融化在血液里,他代书中人写的诗自然达到了极高成就。但即便这祥,真正传世的是红楼梦小说本身,曹诗並没有达到清诗顶峰。
今人写旧体诗,可以借鉴,可以虚构,可以试验。但真正的主体永远是作者本人。诗词和小说都是艺木形式。用虚拟的人物,情感写诗,可以避开麻烦,有时也会收奇效。但舍近求远的结果,不一定是最佳结果。
几句歪诗,一点小注,自难完全尽意,何况是一家之言,即兴之作。今不避浅陋,斗胆直言,还求方家指正。
最后说一句,我对李子的生命词,佩服之至!




欢迎光临 雁塔之声 诗刊网络版 (http://www.yantazhisheng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7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