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 
- UID
- 8
- 帖子
- 26651
- 精华
- 0
- 积分
- 84
- 威望
- 84 点
- 金钱
- 0 枚
- 魅力
- 0 值
- 鲜花
- 20 朵
- 鸡蛋
- 0 个
- 阅读权限
- 100
- 在线时间
- 1465 小时
- 注册时间
- 2008-11-16
- 最后登录
- 2022-11-29
|
2#
发表于 2019-11-3 17:22
| 只看该作者
关于“老皇皇体”的一点看法
李子 诗词国学
这几天,一个写新农村的诗赛的金奖作品“老皇皇体”刷屏了。几乎无例外的都是讥讽。但我这几年通过思考,却更愿意从小说的角度来看待和写作诗词。我们当代的诗词主流,乃至从古以来的诗词主流,都是以作者的视角与外界交涉的主观写作,都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录、见闻录、思想录。而小说则是作者隐身,假托各色人物出面与外界交涉的客观写作。从文学本质上说,后者更加文学化,因为前者毕竟受制于作者的实际经历与见闻,而后者则可以完全虚构,更全面深刻地揭示社会,也更能表达作者的内心理想。因此,我这几年的诗词写作,更多地是虚构一些故事片断和人物,这些故事片断当然与我的生活经验有深度关联,但却不是我生活经验的实录,人物当然也不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某个人。我的观点:如果以这种小说的观念来写作诗词,那么一个人的每首诗词,都可以看作一首“大诗”的一个故事片断。有些故事片断是可以只模拟某人声口的,就像小说中某人说话一样,并不一定需要什么意境和审美,只要把社会和人物性格反映出来就可以了。例如下面这首词。
好事近•甲鱼专业户接待镇领导的讲话
俺这片鱼塘,领导是门清的。多次检查工作,很受欢迎的。 发财全靠党英明,感谢理应的。王八你们多吃,这味儿行的。
正如一部小说有许多人物,每个人物的人设是不一样的。作者要根据他们的人设来设计他们说的话,该雅则雅,该俗则俗,一切服从人物刻画的需要。我们不能以常规诗词的观念来看待一个如小说一样虚构的作品。
说到这里,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首“老皇皇体”获得金奖的作品。
玉楼春·一位老农的话
王贺军
打从土地承包后,好象劲头难使够。
只因吃了定心丸,田长黄金人长肉。
家家别墅排成溜,丰产不愁凭网售。
小康已是老皇皇,还得加油撸起袖。
注:老皇皇,苏北方言,老皇历、过时之意。
作者也是模拟了一位老农的声口。所以口语化一些,俗一些土一些,打油一些,其实都不是问题。反而如果弄得雅了是问题。可以看出作者为了获奖,说得很全面很切题,老领导新领导都兼顾到了(承包,定心丸,撸袖加油),还故意弄上个“老皇皇”的方言以更合老农身份。作者还是花了心思的,绝不是随手打油那么简单。实际上,这种纯口语诗词既要不离主题,又要流畅自然,还要完全合律,并不太容易。网上随后出现的那么多“老皇皇体”,完全合律的就没几首,再加上完全切题没有游离的废句废字这个要求,就更是几乎一首都没有了。就连这首获奖的,按规则要求的词林正韵也是出韵和出律了的。实际上,所有诗赛的获奖作品就没几首好的。有网友拿另一个比赛的大奖作品给我看,意思是看人家这样的获奖才没有争议,其实我看了觉得还不如这首。游离、隔、空洞、不及物、拟古、乱发议论,这些是很多所谓“高水平”诗赛获奖作品的通病。这首词如果是为了获奖这样写可以理解,若作者真心这样认为,则至少是识见不高了。因为:首先,目前乡村凋弊的状况比较严重,一些所谓新农村只是政府搞的形象工程,并不能代表农村的普遍状况。其次,作为知识分子应该站在历史和人民一边,以批评来促进社会进步,而不是以歌功颂德来拍马屁,求得进身之阶。再次,过多的政策语言不像真实的老农之语,有人批评说像报刊语不是没有道理的,倒是更像村长向来视察的县领导的汇报语。因此,我认为这首词如果将标题改一下,正文只改两字,意义就不一样了,也更真实了。等于又叠了一层,可以理解为美,也可以理解为刺,意蕴丰富了许多。当然,这样获奖可能就泡汤了。
玉楼春·村长向来视察的县领导的汇报
(李子改作)
打从土地承包后,大伙劲头难使够。
只因吃了定心丸,田长黄金人长肉。
家家别墅排成溜,丰产不愁凭网售。
小康已是老皇皇,还得加油撸起袖。 |
|